您的位置:新闻资讯-致逸头条
2021-09-28
当社区概念深层指向了城市的日常生活领域,面对地域、社会发展的差异,鲜活且难以统一的日常生活,通常无法实现标准化表达,个性化、多元的社区空间正在被需要......9月17日,我们以生长的社区为主题,展开了一场关于当代城市语境下社区空间实践的经验分享。
研讨话题
CONTENTS
TOPICⅠ
主讲人:叶笛
<场所赋形——社交诉求的场景化表达>
-单体建筑的构建形式与社交实现
-聚落建筑群的空间形态与体验
-无形式建筑的设计与场景表达
TOPIC Ⅱ
主讲人:李逸舒
<TOD社区营造式>
-国内现阶段TOD社区空间共性问题分析
-国际领先TOD项目的深入研究
-不同城市背景下的TOD社区实践
-TOD社区营造式的推敲与归纳
TOPICⅠ
场所赋形——社交诉求的场景化表达
主讲人:叶笛
叶笛:在中国当前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,作为商住建筑师我们应该如何打破传统的思路进行社区营造?如何建构具有生长性的社区空间和生活场所?我们试图以形式为初心,分别从单体建筑、聚落建筑群和无形式建筑三类建筑出发,赋形不同场所,探讨社交诉求的个性化场景表达。
以大家所熟知的单体形式建筑-悉尼歌剧院为引,我们从项目的造型缘起入手,分析了项目转译、再演绎的过程,首先论证了灵动飘逸的造型与社交功能实现的兼顾可能。
△悉尼歌剧院©源自网络
在杭州世茂明煦源赋里项目中,借鉴吴越聚落的组团形式,我们从一个基本单元出发,进而衍生出多种组团形式,再由组团组成村落。在整个项目中,如何打造公共空间与下一级空间的连接,如何满足不同尺度空间下人们的社交诉求,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。从虚体到院落最后到建筑本体,是整个项目设计的根本逻辑。
△聚落生成
地景建筑是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建筑形式,这种与大地拥有相似纹理的建筑,常常会弱化或消隐建筑的存在形式。常州中建龍宸壹号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,在接触项目之初,我们以为如果无法从形式上发力,那就从体验切入。最后我们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游园的手法,希望赋予这种低调的形态更好的环境体验感,并在错落的高差下强调其丰富性与多义性。
△消隐的建筑,丰富的体验
TOPIC Ⅱ
TOD 社区营造式
主讲人:李逸舒
李逸舒:近些年来伴随城市建设的多样化和复杂性,TOD这种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逐渐兴起,面对这样宏观尺度的城市空间,建筑师该如何进行资源配置?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该采用怎样的设计思路解决复合型的空间布局?面对社会不断的发问,于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套独有的TOD社区营造式。
面对国内TOD社区存在的低效土地利用、混乱的交通体系和消极的空间体验等一系列共性问题。我们首先选择从日本的二子玉川站、香港日出康城站、新加坡榜鹅站和香港屯门站等国际知名的TOD案例中寻求规律,并总结出四种TOD与住区关系的多类体系:间隔关系、紧邻关系、环境关系及叠合关系。
通过对国际案例的研究与分析,我们深受启发,在之后的项目实践中从不设有“标准答案”,突出项目的个性表达。以具体项目为例,在南宁天空之城项目中我们提出了地铁上盖公园的设计方案;在南京南站和美兰湖项目提出了以商业街串联TOD的打造模式;在沈阳文储街项目提出了产城融合与TOD相结合的设计概念;而西藏南路项目则是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的极具生活感的TOD住区。
结合以上项目的实践,总结出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TOD社区打造的连续性思考:1.缝合城市,是实现TOD社区的个性化设计的第一步;2.在连续的空间中要找到城市的关键性节点,挖掘其中的特色空间;3.突出强化空间特质,以更为具象的手法打造自主空间IP形象。
“生长的社区”或许是当代城市更新与开发建设,面临诸多难题时的一种解答:适度的干预和留白,或许可以为城市以及这里的居者提供成长的空间。
尾声
严肃活泼,我们一向如此。在高浓度的脑力活动后,“逸”家人共同观看了一场电影,愉快地结束了今日的分享会。 未来我们还将关注更多领域,无论对社会公众话题的思考,还是设计成果的分享,从不设限的我们,将会带来更多独立、新鲜的思考视角。
明年致逸堂不见不散!
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668号
商业联系: liyumeng@geedesign.cn
人事联系: hr@geedesig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