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塑时间痕迹 建构真实场景
广州万科文冲旧改项目
广州市.黄埔文冲/ 2021.06
广州万科文冲旧改项目,是理性对待城市发展后的思考结果,是协调城市发展与原生文脉关系的一次探索实践,将区域的源头与出口汇于一处,呈现出其最真实的样貌。
十年脱变 城市焕新
项目规划设计与城市关系
作为广州拆迁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,文冲旧村改造已历时十年,这座拥有近800年历史文化的古村,历经十年蜕变,城市之光再次照耀这块文脉传承的土地,新旧交替间重焕新生。
△更新前项目基地实景
△地理区位分析
项目位于黄埔核心城区,与5号线地铁无缝衔接,紧邻文冲碉楼、陆氏宗祠,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。因此,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保留的同时,又能融入快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,成为了本案首要解决的问题。
△前期规划推演研究
△大区整体鸟瞰效果图
在整体规划上,我们延续了岭南水乡文脉的特质,赋予建筑自然感与呼吸感,一湾绿水绕城始终,规划依据归家路径,将自然引入社区单元内,传统与现代,自然与城市在此碰撞成长。
△场景化预想:新旧交替间重焕新生
非传统逻辑下 场景真实展开
消隐的售楼场景 日常的生活状态
在这片极具发展潜力、有价值的土地上,我们打破传统空间设计的逻辑:在土地规划限制的情况下最小化售楼场景,连接社区与城市界面同时,强调空间场景的真实性与独特性。
△平面手绘草图
△建筑空间实景
△施工过程记录
我们希望在这个新旧城区中可以为人们提供最真实的日常生活状态,因此在设计中“去售楼化”的概念蔓延至整个项目。颠覆了以往对设计“造型化”的过度解读,售楼场景作为未来社区入户的节点自然融入到城市界面,呈现着生活最本真的样貌。
△节点剖透视
自然与精工的非对称碰撞
设计从丰富的岭南文化中进行提炼发挥,在自然与精工的碰撞中再定义,用线条勾勒出空间轮廓,以非对称的空间设计表现着城市的自由与明朗。
作为连接城市与社区的灰空间,在空间布局中极具巧思,我们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,有意营造社区公园的氛围,向外推移人们的活动空间,巧妙的化解了用地条件局促困境的同时,可闲逛、可休憩的无雨连廊(临时搭建)设计又增加了人们归家的意趣,无论晴雨,景色各异。
非对称的门头设计在沿街界面极具标志性,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,以更为自然的状态迎接归家的人流;在几字形的架空空间内,我们充分利用柱元素的线性特征,构建空间序列,引导人流由外及内,塑造不规则中的秩序美。
取之自然 用之自然
为营造空间自然的氛围感,我们以具有强烈自然质感的毛石和原木为主,以金属铝板点缀为辅,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,使得空间更加地可亲、可触;毛石和木格栅的非对称应用,与自然互动对话,丰富空间层次与质感的同时,强调建筑的呼吸感。
△立面材质细节实景
△施工过程记录
在建筑表皮的处理上,我们摒弃了过多繁琐的设计,更多的是对自然纹理的一种模仿表达;在不影响整体氛围的前提下,在节点细节处以具有现代质感的铝板材料作为点缀,利用不同材质的对比,赋予空间大自然的情趣和都市的品质。
△空间细节实景
△施工过程记录
广州万科文冲旧改项目在新与旧,都市与自然这些看似对立的条件下,打破传统售楼处逻辑的桎梏,在城中村更新的浪潮中,以人为尺度,为文冲古村另辟蹊径,在带去改变的同时,也让那些成百上千年积累的时间痕迹得以延续,建构最真实、日常的生活场景。
△大区建设中,敬请期待
免责声明:
无雨连廊为临时搭建,最终以现场交付为准
主创设计师
叶笛
潘翼
姜霄汉
邓辉
广州万科文冲旧改项目
项目业主:万科
项目地点:广州市黄埔区大沙东路石化路
用地面积:49,986㎡
建筑面积:408,814㎡
建筑设计:致逸设计
甲方设计团队:王智、詹虓、叶博闻、徐晓宇、钟先权
建筑设计团队:叶笛、潘翼、姜霄汉、邓辉、朱乾、杜清山、徐若晗、张海峰、李佑、温欣、万磊
施工图团队:华阳国际设计集团
室内设计:上海域正设计
景观设计:深圳泛宇
幕墙设计:北京凯顺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
标识设计:天策标识设计
建筑摄影:纯点建筑摄影
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668号
商业联系: liyumeng@geedesign.cn
人事联系: hr@geedesign.cn